
读红楼梦有感800字_高二读后感
读红楼梦有感 800 字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。
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 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, 真实、 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, 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,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 照。
独对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。
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不少。
首先,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。
在红 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。
从两小无猜,青梅出马,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。
曹公 简直就是顺水推舟,让读者感到,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。
它的出现是那么 的自然,几乎没有人怀疑过,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,纤尘不染。
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 苦的代名词。
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,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,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 行,卓尔不群。
花前痴读西厢, 毫无避讳; 不喜巧言令色, 言随心至; 崇尚真情真意, 淡泊名利??种种这般,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,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,质本 洁来还洁去,一如碧玉般盈澈。
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,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, 灵秀慧黠。
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,总是才气逼人,艺压群芳。
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,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;还是草木黄 落雁南归的凄凉,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;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。
最叹息的是 黛玉的多愁善感,红颜薄命。
黛玉的身世,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,而她的性格,又注定了她 的寥落忧伤。
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,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, 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,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,却又总是患得患失。
于是她无 奈着“天尽头,何处有香丘” ,悲哀着“三月香巢已垒成,梁间燕子套无情” ,伤感着“花谢 花飞飞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” ,终落得“一缕香魂随风散,三更不曾入梦来”的凄凉结局。
《红楼梦》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悲剧,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,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大家族 的兴衰,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。
同时,小说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 的朦胧思想,也敲响了新世纪到来的晨钟。
在中国文学史上,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《红楼梦》这样把爱情悲剧写 得既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,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根源,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 有力的批评。
读红楼梦有感 800 字文/胡皓阳茶,就是这一片简简单单、淡雅清新的树叶,却惹得中国这座温婉的 古国荡起了层层涟漪。
“碾深罗细,琼蕊冷生烟。
一种风流气味,如甘露、不染尘烦。
”黄庭 坚在《满庭芳》对茶持这样态度; “红纱绿,春风饼。
趁梅驿、来云岭。
紫桂岩空琼窦冷。
佳 人却恨,等闲分破,缥缈双鸾影。
一瓯月露心魂醒。
”党怀英把对茶的情谊寄托在这首《青玉 案》中; “酌之以匏,取式公刘。
惟兹初成,沫沉华浮。
焕如积雪,煜若春敷。
”杜毓在《礼 赋》中以饱满的热情,歌颂了祖国山区孕育的奇产茶叶,描绘品评新茶的特殊感受; “坐酌泠 泠水,看煎瑟瑟尘。
无由持一杯,寄与爱茶人。
”白居易在《山泉煎茶有怀》也有过精彩的描 绘。
而《红楼梦》 ,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巨著、世界文学的瑰宝的作者 就是一个白居易所期望的“爱茶人” 。
一些雅士做过这样的考证:一百二十回本的《红楼梦》中有 273 处写 到了茶,全书提到仙茗一种、名茶七种、外国茶一种。
其中,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茶安茶、 老君眉、普洱茶、龙井茶、枫露茶、女儿茶、漱口茶等多种,更有小厮名唤“焙茗” 。
不夸张 地说,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,尝到茶的甘醇,可谓是“一部红楼梦,满纸茶叶 香” 。
所以,民间有谚语说: “读了红楼想喝茶” ,这样的描写一点都不为过。
另外, 《红楼梦》中对茶的用水、烹茶的艺术、精美的茶具和茶礼习俗 的描述也都非常详细。
而且,从作者对茶用墨的多少和对茶文化的了解来看,前八十回和后 四十回绝不是一人所写。
除了茶, 《红楼梦》拥有繁盛的花草世界,充满灵性的它们不仅是各个 场景的点缀,也衬托了人物的性情——薛宝钗所居住的蘅芜苑,多以香草遍植,虽整体造型 朴素淡雅,但浓郁的香气暗暗将宝钗寓于俗世中的富贵妩媚。
同样, “孤标傲世”的林黛玉所 住潇湘馆,为苍翠的湘妃竹所环绕,既表明黛玉拥有竹子一般的气节,也点出她为爱情归还 斑斑血泪。
木讷懦弱的贾迎春配以“不胜愁”的“蓼花菱叶” , “槛外人”妙玉配以寒冬中苦 苦修行的红梅,娇憨豁达的史湘云配以明媚鲜艳的海棠??更有宝玉生日宴上的行酒令、海棠 诗社的由来,因海棠花而起;芒种节祭花神,黛玉有《葬花吟》 ;中秋题咏菊花诗,一共吟咏 菊花韵事十二种;香菱与芳官等人斗草,一连数出观音柳、罗汉松、君子竹、美人蕉等花草 名??浩瀚红学,不仅让我们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知识,更了解到艺术家从事 创作,缺少生活不行,缺乏艺术修养也不行。
在一个安静的下午,听雨打屋檐的脆响,品一 口清茶,翻一页红楼,贪婪的嗅着空气中弥漫的雏菊花的味道,不得不感叹时光荏苒,岁月 静好。
读红楼梦有感 800 字
曹雪芹创作了《红楼梦》 ,创建了贾府这个大家庭,但是整部作品的主 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,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、黛间的恩爱缠绵上,的确很 容易让人生厌,但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,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:第一,仔细阅读过《红楼梦》的读者一定会发现,作品对任何一个人 物的描写都显得格外的细腻,格外的重视,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。
特别是在第三回之 中, 人物描写不但多, 而且恰当, 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在对迎春、探春、惜春的描述中,作者写道“第一个肌肤微露、和中身材,腮凝新荔、鼻腻 鹅脂,温柔沉默,观之可亲。
第二个削肩细腰,长挑身材,鸭蛋脸面,俊眼修眉,顾盼神飞,文采精华,见 之忘俗。
第三个年纪尚小,身量未足。
”挥挥几笔,把三姐妹的外貌描写得出神入化。
而 对贾宝玉的描写又多了几分大气, 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,穿 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, 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, 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, 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。
面若中秋之月,色如春晓之花,鬓若刀裁,眉如墨画,面如桃瓣,目 若秋波。
虽怒时而若笑,视而有情。
项上金螭璎珞,又有一根五色丝绦,系着一块美玉。
”从 外到内,从上到下,从粗到细,都把人物的外貌、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。
再看薛宝钗的, “先 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,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,蜜合色棉袄,玫瑰紫二色金银鼠 比肩褂,葱黄绫棉裙,一色半新不旧,看去不觉奢华。
唇不点而红,眉不画而翠,脸若银盆, 眼如水杏。
罕言寡语,人谓藏愚,安分随时,自云守拙。
”??如此描写,真把人给写活了,我 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,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。
现在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,因此写出的人物就 显得苍白无力,没有一丝灵性。
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,其实它就是衡量你作品优劣 的一个刻度表。
其实,要想写出人影来,并不难,就需要多观察。
《红楼梦》能如此耐看,原 因也在于此。
据“红学家”考证, 《红楼梦》就是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,也就是曹雪 芹天天见的事儿。
所以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,现在的四大名著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
了。
第二, 就是曹雪芹刻画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种神韵。
经过曹雪芹的手后, 《红楼梦》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,王熙凤被赋予了见风使舵、善于察 言观色、理家才能高超、心狠手辣的性格;林黛玉被赋予了爱哭、喜争风吃醋的性格;贾宝 玉被赋予了一种独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??对每一个主人公的刻画显得那么自然,让人在不知 不觉中感悟,比起其它三部名著来,更有难度,如不细读,必不能品味透彻??读完《红楼梦》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 泪”的含义。